10月30日-11月1日,以“攻于新技、匠心筑基”為主題的第十一屆全國基坑工程研討會暨第三屆可回收錨桿技術研討會在蓉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施工分會主辦,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地下空間有限公司、四川國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成都四海巖土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城市特殊巖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地下空間產業技術研究院承辦。來自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行業媒體等200多家單位800余名代表參加會議。
10月30日上午,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張正紅,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中建地下空間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文匯,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楊品華,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施工分會基坑工程技術部常務副主任委員宋二祥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龔曉南、鄭穎人出席會議。
本次會議是中國建筑學會22周年系列學術活動第11場活動,也是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施工分會基坑工程專業委員會(現為基坑工程技術部)成立22年學術紀念活動。會議以特殊巖土(膨脹土)基坑工程設計與理論研究、可回收式錨索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究、基坑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究、基坑工程的信息化、風險管控技術研究為中心議題。來自全國15位基坑工程研究、設計與施工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大會主題,結合各自的理論研究與豐富實踐,分別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43位參會代表圍繞“特殊巖土(膨脹土)基坑工程設計與理論研究”、“可回收式錨索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究”、“基坑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究”、“基坑工程的信息化、風險管控技術研究”等四個專題展開研討。內容涉及特殊場地基坑新型勘察技術、基坑快速建造與支護技術、裝配式基坑支護結構、新型可回收錨桿、新型綠色錨桿材料、基坑工程中的信息化與人工智能應用等。
中國工程院龔曉南院士、鄭穎人院士,中國BIM發展聯盟理事長黃強以及清華大學宋二祥教授分別作了題為“基坑工程應重視的幾個問題”、“數值極限分析法在地基工程中的應用”、“基坑工程CDM技術”和“深基坑坑底在抗隆起穩定性驗算方法的改進”大會報告,在參會代表中引起強烈反響。與會代表認為,本屆會議的學術報告緊密結合國家工業化建造和綠色環保的工程建設理念,報告內容豐富,學術水平高,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學術盛會。
龔曉南院士
龔曉南院士在第十一屆全國基坑工程研討會暨第三屆可回收錨桿技術研討會作了題為“基坑工程應重視的幾個問題”的大會報告,報告中提出大力發?可回收錨索技術。
鄭穎人院士
黃強理事長
會議認為,隨著城市群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高層建筑、軌道交通、地下綜合管廊等工程建設仍將持續快速發展,基坑工程在基礎設施建設中仍將占據重要地位。然而,隨著基坑工程進一步向大深度、大面積、周邊環境更加復雜的方向發展,基坑工程在綠色、安全、高質量發展方向上還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次大會以“攻于新技,匠心筑基”為主題,匯聚基坑工程各界人士和學術專家共商現狀,共同探討基坑工程發展趨勢,交流深基坑工程的設計理論、基坑主動變形控制技術、綠色支護技術、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等方面內容,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我國基坑工程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11月1日下午,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施工分會基坑工程技術部郭紅仙秘書長在閉幕式上致總結辭,對本次學術研討會及組委會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繼續堅持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服務于工程實踐的理念,為基坑工程領域做出更大貢獻。